笔下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笔下文学 > 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 > 第464章 镇压降兵

第464章 镇压降兵

在发现有可能燕王李恪的目的,不是那些有可能会去报复九部的骑兵后。¨6+邀¢墈!书¨惘, ¢毋!错′内,容!

察觉到不对劲的李靖,就已经回过味来。

燕王李恪的目标,极有可能,是与他目标一致的突厥王庭所在——定襄城。

这个从其余五部征讨大军推进速度太过缓慢,从而开始在心底筹划的计划。

没有想到,会被燕王李恪抢先一步!

但为了配合燕王李恪的行动,李靖还是快马传讯给其他五部大军,让他们做出推进挤压突厥大军的态势。

同时,暗中召集三千精锐骑兵,与历史上的行军路径一样。

李靖亲自率领这支精锐,冒着风雪向定襄城疾驰而去。

风雪中,李靖的三千铁骑如同一道黑色闪电,在茫茫雪原上划出笔直的轨迹。

苏定方顶着狂风大声问道:"大帅,我们真要跟燕王抢这个功劳吗?"

李靖目光如炬:"你以为本帅在乎这区区战功?"

苏定方不知道,历经两朝的李靖,从隋朝开始,就看到突厥人频繁地南下劫掠中原百姓。数不清被焚毁的村庄,无数的难民流离失所。

这些惨案,就算是在大唐开国时期,仍然不断在边境上演。

李靖早就看这些异族不顺眼了!

这次出兵之后,他就暗暗发誓,要将突厥永绝后患!

如今,一是见到燕王李恪这小子,莽撞的扎进突厥草原。

唯恐他想到了和自己一样的战略,却因为经验不足,或者燕王卫的战力等问题,从而功亏一篑。

原本他和他手底下地那些人,还因为估计唐俭在突厥营地,从而束手束脚。

因为眼见大唐出兵,将其堵在草原上。

自知不敌的颉利可汗,最近一段时间,似乎有向大唐投降称臣的意思。

并且,还派了唐俭出使突厥。

昨天,唐俭还派人传来消息,说颉利可汗已经答应归降,请大军暂缓进攻。

尽管李靖清楚的明白,这是颉利可汗缓兵之计。

一旦突厥缓过神来,大唐广袤地边境线将永无宁日!

现在燕王李恪这一搅局,有他顶在最前面,反倒给了他一个绝佳的机会!

所以,在听到苏定方的话后,李靖想也没想地回答道。

“我们这不是去抢功劳,而是紧急支援,也是为了抓住颉利可汗,你难道不担心只有三千骑兵的燕王殿下,偷袭一座两万人坚守的定襄城。”

“外围又有着七八万突厥骑兵驻守的营地吗?”

“但凡突袭的过程中,出现点意外,或者不够果决,让颉利可汗逃了,事小,三千人陷入数万人的包围,那才事大。·优,品,小`说?徃· +哽·新_醉/全¨”

苏定方听完李靖的分析,也是赞同地点了点头。

于是一行人,便不再说话,铆足着劲朝定襄城所在的方向疾驰而去。

在同一片天地下,很快,李靖和苏定方他们,也遇到了和李恪遇到的相同问题。

随着风雪的加大,草原上竟然生起了大雾。

茫茫白雾中,李靖的三千铁骑不得不放慢速度。

苏定方见状,建议道:"大帅,这雾气越来越浓,恐怕会迷失方向!"

“不如由末将率领五百轻骑先行探路,每一段距离留下记号,这样既可以保证大军方向无误,又能起到预警伏兵。”

听到苏定方的话,李靖显然对苏定方提出的这个建议颇为满意。

他捋了捋被风雪打湿的胡须,当即决断道。

"沉吟道:

"此计可行你带五百精锐骑兵,轻装简行,每三里以红绸系于枯草为记。若遇敌情,可视情况而战。"

苏定方抱拳领命:"末将遵命!"

很快,一支五百人轻骑从大军中分出,如幽灵般隐入浓雾。

李靖望着他们消失的方向,沉声下令:"全军跟上,保持警戒,随时准备接应!"

“喏...”

......

“这该死地颉利可汗,他的那些牧民都不知道冻死、饿死多少人,就连牛羊也不知道冻死饿死多少。”

“他倒好,吃喝的这么好,你看这烤全羊烤地,真他么地道。”

“小二,你能不能喝慢点,撒的到处都是,这点酒全部被你糟蹋了!”

“殿下,这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