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笔下文学 > 昭昭日月 > 分章完结阅读79

分章完结阅读79

国舅随口出的些细节处的主张,苏全忠惊愕之余也采纳,果然奏效,嘿嘿的拍了脑袋对国舅说:“姜还是老的辣,我爷没说错。”

公孙国舅报以一笑,如此几次三番,苏全忠对他也有些好脸色,偶尔还遣人送几坛美酒给他喝。作为回报,公孙国舅也会将自己贴身的厨子做到家乡小菜拿些去给苏全忠下酒,什么酱猪耳朵,卤驴肉,不过多日仿佛将相和一般,上下一心了。

和为国泰民安的根本。公孙国舅虽然不喜欢昭怀一党的骄横跋扈,但不能否认这些人还是有才干,有勇,这就不易。

昭怀病愈后点兵出征来接应,面颊焦黄,少了白皙滋润的颜色,人也清瘦了几分。

眼见是自己的乘龙快婿,再想想昔日那不成器的外甥昭怿和缩手缩脚的小外甥昭悦,不觉从昭怀那炯炯有神的明眸中看出几分令人怜惜的神采,想事已至此,也只有作罢。果真皇上一意孤行立昭怀为储君,还是要同他相处,日后少不得艰难,也只得笑脸相迎。

自听说传出的要他娶公孙国舅的女儿雪娥为妻的消息,昭怀心里就怏怏不快。但毕竟是未来的泰山大人,他对公孙国舅也多了几分尊重,言语间再不似平日的轻慢,喜怒带在面上。

这样数月,一路打到了开峦,收复了西南要地,再向前就要兵临凤州,直抵京师。

夜晚时,秋风劲凉,国舅把酒对昭怀说:“还是请皇上圣驾出锦州到开峦,多派兵把守,以待攻克京师,就迎皇上进京。以免夜长梦多。依老臣看,突厥不过是强弩之末,劳师以袭远,兵法大忌,如今军粮马匹都供应不及。”

“谈和吧。”公孙国舅爽利的说:“金银财宝,京城之物被他们掠夺殆尽,再不撤军死抗到底,怕两边都是空死些人马。”

昭怀意外的看着国舅,沉吟片刻道:“如何要谈和?舅舅的话虽是道理不差,只是乘胜追击我们能赢,若是谈和,倒令突厥小觑了我们大乾国。”

公孙国舅显出少有的耐心,语重心长对昭怀讲:“三儿,毕竟是年轻气盛,有时不必赌一时之气,要看将来。如今求和,大乾国已是占了上风,不似昔日没有谈和的本钱。如今去谈和,只是给突厥一个台阶下,让他们见好便收风罢了。若如此拼打下去,劳民伤财不说,就是车马弓箭粮草补给,都是头疼之事。皇上一日不回銮,民心一日不安,罢了,罢了。”

听他亲热的唤了声“三儿”,昭怀心一动,公孙国舅的表情似拿他真真当了女婿去呵护,不由心头一热。

“可我大乾国的金银珠宝细软就白白被那些胡人掳掠一空吗?岂不便宜了他们,听说这些畜生进到京城胡作非为,糟蹋了不少妇女。”昭怀一捶桌,酒壶跳起,醇香的酒溢洒满桌。

公孙国舅惊愕,旋即虚眯了眼打量他,泛出淡淡的笑意,两腮挂了些酒红,咂口酒摇头道:“仇,自然要报,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但不争眼前。就说大乾国开国,你可知当年南征北战平定天下,多少人的血肉铺成?眼睁睁看了兄弟手足在身边倒下,九死一生活下的才有了今日荣华。你不懂,不懂。”

见他满心想说什么,昭怀只静静地听。

“打江山是你父皇的主张,昔日那‘造反’二字出口,气恼得先皇将你父皇一个耳掴抽出丈远,满口鲜血。硬生生要绑他去见官,我们这些小辈,好说歹说,才劝服了先皇和……和你大伯父,看清情势起兵。江山打到一半时,先皇在庆功宴上亲口允诺,若江山归了昭氏,开国的太子就是你父皇,太子妃,就是我那苦命的妹子。昔日二公子身边多少谋臣良将为之欢欣鼓舞,浴血沙场只是为了主上。可是,待京城插上昭氏大乾的旗帜,先皇,却迟迟不提此事。”

几口闷酒后,昭怀打量他,不知他如何怅然说起这段往事,宫里对此讳莫如深。这令他想起那苍老的面容,临辞世前骨瘦如柴的手握紧他的手,喃喃道:“青鹏,青鹏呀,你可是恨父皇?”

他掩饰满心的凄然,乖巧的为国舅斟满酒,听公孙国舅道:“世诚大爷当了太子,我们这些秦王府麾下的臣子不服,反是二爷心宽,说大爷毕竟是长兄,赵幼有序,先皇也是为难。那时,先皇待我等老臣倒也宽容,只是治国安邦是大事,从未位列朝堂的我等开国之臣,如何能一时间执掌大乾机要务?这治国,还是要些有才有能的老臣,更重要的是,要他们对大乾国归心。谈起‘归心’二字,难呀,难上加难。身事二主动仆人,为人不屑,他能背叛大周,就不能背弃大乾国吗?可那些铁骨铮铮的前朝老臣,殉国的殉国,归隐的归隐。先皇三顾茅庐才请回了谢阁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