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笔下文学 > 重生锦鲤,我带亿万物资逆袭六零 > 第124章

第124章

许云兰好像明白了牛gān事这是要gān嘛!

心虚……

俗话说:吃人嘴软拿人手短。

牛gān事这就是赤luǒluǒ地贿赂她们家。

不过,牛gān事还真是多虑了,她们根本不会关心他是不是去鬼市,有什么猫腻。

只想一家子安安静静地过日子。

不管牛gān事送的什么,他们都不能再送回去。

送回去,反倒让牛gān事心里不安。

牛gān事心里不安,她们家日子也好过不到哪去。

于是走过去直接打开油纸包,油纸包里安安静静躺着几个槽子糕。

许国华和张慧芳大惊。

看油纸包包裹的形状,她们能想到的最多就是玉米面贴饼子。

槽子糕就有点贵重了。

赶紧包上起来,打算还给牛gān事。

许云兰无奈地说:“娘你又包起来gān啥,牛gān事都给咱家了,你再还回去,不是打牛gān事的脸。”

许国华把凌晨遇到牛gān事,再到牛gān事进门送礼一系列的事串联起来,想了想开口道:“慧芳你先别慌,牛gān事可能不是无缘无故向咱们家示好,早晨我们回来的时候遇到他了,说不定他误以为我们发现了他啥秘密。”

“啥秘密?”张慧芳反问。

许国华皱了皱眉,“我哪儿知道。”

许云兰笑起来,“管他啥秘密呢,反正咱们不知道,也不会拆牛gān事的台,该吃吃,该喝喝,啥事别往心里搁就行了。”

许云qiáng几乎是闻着槽子糕的香甜味起chuáng,现在他见到什么都已经很淡定。

以为又是“胡三姑”给的,也没往其他地方想。

许云雷和许云丽也习以为常了,毕竟“胡三姑”无所不能。

许国华和张慧芳一口没吃,想起牛gān事那张笑得不自然的脸,他们就吃不下。

许云兰也没吃,主要是看着他们吃,比自己吃还开心。

吃完饭,一家六口又匆匆忙忙赶往打麦场。

农忙还没结束,由于按日工工作进度慢,何平把割麦改成了包工。

包工调动了所有人的积极性,农忙时一天挣的工分,顶平时好几天。

大家都是铆足了劲儿gān活。

麦收差不多要十来天,再加上种大豆、玉米、花生等农作物二十多天就出去了。

牛gān事基本上没有出现在他们的视野,这也让张慧芳和许国华松了一口气。

学校又恢复了正常上课。

在开学前一天,许云兰对许国华说:“爹,你能带我们几个去县城看看吗?”

许国华蹙眉,“去县城gān啥?”

“不gān啥,就是我们都没正经逛过县城,特别想去。”许云兰想让兄妹三人去县城见识见识,拓宽下眼界。

现在的县城虽然不如几十年后,但比起村里好得不是一点半点。

许国华还要上工,但架不住女儿想去。犹豫了下说:“让你娘带你们去,早去早回。”

“说得到轻巧,咋去啊?”张慧芳理智地说,“我们五个人走着去一来一回差不多要一天时间,别说逛了,脚都能走肿。”

许云丽立马贴心地说:“那咱们还不如去割猪草,按斤算工分,咋算咋合适。”

许云兰扶额,“猪草哪天割都行,等开学可就没时间去县城了。”

“要不你们去,我留在家里看门?”许云丽试探着说,“我赚了工分还能给爹娘减轻负担呢。”

许云qiáng想了想说:“那我也留在家里割猪草吧,咋说我也是家里的大劳力。”

“我是小劳力,我也去割猪草。”许云雷附和道。

张慧芳看孩子们这么懂事,反倒心软了。

沉思了下开口道:“我去借辆自行车,只带小丽和小兰去,老大和雷雷留在家里割猪草。”

第94章 下馆子

算了吧。”许国华想了想说,“你骑自行车技术不咋地,再说现在也不一定能借出自行车来,还是我去生产队借辆驴车,咱们一家都去。”

有了胡三姑的照应,家里过得并不拮据。

但他和张慧芳商量好了,平时给孩子们营造一种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的气氛,让他们凡事不能依赖“胡三姑”。

万一“胡三姑”突然不照应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