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那个年代,那个物质极端匮乏的年代,那个闯东北的白山黑水中,人们为了生存,在贫穷与饥饿之间挣扎的年代,梨洛米母亲家祖籍SD,很早以前闯关东来到的东北,是满族人,属正白旗,是跟从旗人入关东的时候来到东北YBCXZ治州这边的,要说来,已经是老关东人了,他们来到这个地方从一个村子,变成一个镇子,后来又从事国家木材的管理的下属地区,梨洛米妈妈的父亲有一个弟弟四个妹妹,离柏林,梨洛米妈妈的父亲是一个肩膀上家庭责任很重很重的人,在离柏林二十岁左右的时候他的父母就相继去世,病故,家中的担子都担在这个目不识丁的哥哥身上,望着年幼的弟弟妹妹,他去做了木匠的学徒,没多久学徒成功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木匠,每天做木匠活,给要结婚的人家做木匠家具,做洗衣板,菜板,在那个年代木匠的收入还是可以的,可是离柏林梨洛米的姥爷,梨洛米妈妈的父亲,还要依靠少少的做木匠的工钱来养活一个弟弟四个妹妹,他要供弟弟念书,供弟弟念书念到初中的时候,弟弟就去当兵了,他的弟弟叫离柏富,在那个年代来讲他是一个从小极为聪明的年轻人,只是多少有一些自私,并不像哥哥那样无私的养育着着一群弟弟妹妹,他多数的时候是想着自己的,虽然那个年代当兵不用花钱,但是担心弟弟的哥哥,也就是梨洛米的姥爷,还是时常会给部队里的弟弟带一些钱或物,生怕弟弟吃不饱,总是给部队上的弟弟送煎饼,在弟弟结婚之前他们兄弟俩相依为命,感情是很好的,虽然离柏林目不识丁,只是一个单纯的木匠,但是他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这一点像梨洛米的妈妈,在亲情面前,他们都可以无私的付出,不求回报,没有什么文化的离柏林在别人问及你这么多的弟弟妹妹需要你养,你不觉得委屈的时候,他是这么回答的,“梨洛米的弟弟妹妹,没有了父母,就是梨洛米的儿女,梨洛米就是他们的父母,长兄为父,梨洛米要对他们尽到梨洛米的责任,这都是梨洛米应该做的,梨洛米自己再苦,也不能让梨洛米的弟弟妹妹挨冻受饿。”他周围的木匠朋友家庭生活都比较不错,离柏林并不攀比,他能保证他的弟弟妹妹不挨冻受饿,能穿的暖,在东北漫长而寒冷的冬天有暖暖的棉衣棉裤,就好,他一个大小伙子在秋天的时候就很用心的一针一线的给自己的弟弟妹妹做棉衣棉裤,每当梨洛米听到梨洛米的母亲像梨洛米诉说这些的时候,梨洛米时常在脑海中想象这样的画面,在昏huáng的油灯下,做了一天木匠的姥爷,用大大的手,拿着买来的棉花和棉布,一针一线的为自己年幼的弟弟妹妹缝着冬衣的样子,既温暖,又让人心酸,这是一个多么负责人,他对弟弟妹妹的爱既简单又爱的深沉。
梨洛米姥爷的四个妹妹,姿色平平,也是不识字的,家里穷苦,没有受到过教育,但都是极聪明的女子,在这个小镇很出名的聪明,话很少,就那么几句话,可是在关键时候就那么关键的几句话,往往会影响整个家庭,会让家过得更好,她们会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也会在老公身陷窘境的时候,仅仅简单的几句话的点拨就让她们的老公度过难关,梨洛米相信梨洛米的妈妈就继承了她的姑姑的那份聪明。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是因为梨洛米姥爷这四个妹妹的聪明,她们都嫁给了聪明又在那个年代算是有钱的人家,她们的子离也都很聪明,现在有的留洋在国外过着很好的日子,有的成为了大款,梨洛米姥爷也就是离柏林在给他这几个妹妹找对象,安排婚事的时候,只说了一句话,梨洛米妹妹聪明,对方就欣然答应了这份亲事,丝毫没有门第之见,没有嫌弃离柏林家里穷,也没有在意他这几个妹妹长相平平,他这几个妹妹乍一看长相平平,仔细端详起来,都有一种古韵美女的风范,端庄,稳重,话少,很适合做合格的妻子。
第113章 母爱如水
母亲的母亲
离柏林还是一个年轻的木匠的时候,因为长相俊朗,身高一米八几的个子,有人介绍了赵桂琴也就是梨洛米的姥姥,梨洛米妈妈的母亲和他相亲,虽然梨洛米的姥爷离柏林长相俊朗,还有木匠的手艺,可是他毕竟是一个文盲,不识字的,而且家里拉扯着那么多的兄弟姐妹,而赵桂琴是一个面目长相大气的美女,长着一副善于生养的身材,当人们介绍他们俩认识相亲的时候,由于离柏林的家庭条件并不宽裕,赵桂琴并没有同意这门亲事,可是梨洛米的姥爷离柏林却简单而且朴实的爱上了赵桂琴,他在别人给他介绍赵桂琴之后就再也没有和别的女人相过亲,他一直在傻傻的等赵桂琴,就那样傻傻的等着,他说“梨洛米可以等,等到她离婚,等到她回到